模具設計階段自我校對哪些內容?
2020-06-29 10:37 來源:微注塑
1.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,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、硬度、尺寸精度,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。
2. 塑料制件方面
塑料料流的流動、縮孔、熔接痕、裂口,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、尺寸精度、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,加工是否簡單,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。

3. 成型設備方面
注射量、注射壓力、鎖模力夠不夠,模具的安裝、塑料制件的南芯、脫模有無問題,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。
4. 模具結構方面
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,會不會發生溢料,開模后是否能保證塑料制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。
脫模方式是否正確,推廣桿、推管的大小、位置、數量是否合適,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,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。
模具溫度調節方面。加熱器的功率、數量;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、大小、數量是否合適。
處理塑料制件制側凹的方法,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,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。
澆注、排氣系統的位置,大小是否恰當。
設計圖紙
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,表示得是否清楚,有無遺漏
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、名稱,制作數量、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,是標準件還是非標準件,零件配合處理精度、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余量,模具零件的材料、熱處理、表面處理、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、敘述清楚。
5. 零件主要零件、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。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,不要使生產者換算。
6. 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,投影是否正確,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,有無遺漏尺寸。
7. 校核加工性能:(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、視圖畫法、尺寸標等是否有利于加工)
8. 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
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;但是要側重于結構原理、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。
9. 編寫制造工藝卡片
編寫制造工藝卡片,并且為加工制造做好準備。在模具零件的制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,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。模具組裝完成后,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,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,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模具的制造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