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山持續推進海上養殖綜合整治——打造升級版“海上田園”
2024-05-17 來源:閩南日報

東山阡陌縱橫的“海上田園”
生于海中,以海為田。在東山島1845.72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內,海水養殖面積達79.33平方公里。
為推動漁業綠色健康高質高效發展,根據漳州市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,東山在去年升級改造的基礎上,今年繼續大刀闊斧地進行海上養殖綜合整治,打出“全面清、規范養、長效管”三記重拳,改造提升傳統養殖漁排、改善海洋生態環境、重建海上生產秩序,引導養殖戶用新型環保塑膠網箱、塑料浮球升級替代木質漁排、泡沫浮球等傳統養殖設施,同時加強海域巡查力度,鞏固提升海域綜合治理效能。
整治效果如何?日前,東山縣委、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從澳雅頭碼頭出發,沿對面嶼、馬鞍嶼海域實地察看海上養殖漁排清退、航道清理、漁排設施升級改造等情況。
船行駛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,很快便進入了銅陵鎮北航道以北的養殖區域。鱗次櫛比的漁排阡陌縱橫,漁排上藍墻紅頂的管理房點綴其中,原先破舊的黑色管理房統一“穿新衣戴新帽”。白色泡沫浮球也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藍色塑料浮筒。
從空中俯瞰,這片“海上田園”被兩條交叉的主航道劃分成三大區域,其中的中間區域為第一批改造的對象,銅陵鎮將此區域稱為“目之所及先行區”。“目前已經完成‘先行區’32936口網箱漁排升級改造,占全部改造計劃的20%。接下來的改造將以此區域為示范,向周邊拓展。”對照著航拍規劃圖,銅陵鎮黨委書記楊文聰介紹道。
作為全縣網箱養殖的重點區域,同時也是重點旅游鎮,銅陵鎮立足自身優勢,加快水產養殖設施升級提檔,注重漁旅融合,推動海上養殖呈現良性升級、管控科學和向好發展的態勢。
如今,“海上田園”井然有序,傳統的鮑魚、石斑魚、鯛類養殖生機勃勃,巴浪魚、烏賊、錦繡龍蝦等高新品種養殖蒸蒸日上。有些養殖戶嗅到“海上田園”的“生態錢景”,正搶抓機遇將傳統養殖漁排改成旅游漁排。“最近我們正加緊改造,打算趕在旅游旺季前開業。屆時,游客可以在漁排上吃飯、休閑、垂釣、養魚,增強親海體驗感。”養殖戶李曦東信心滿滿地說。
船繼續向前行駛,很快就到達了康美鎮旗尾海域。“截至目前,我們已完成漁排遷移60戶4671口,預計到6月底將完成全部遷移任務。”望著寬闊整潔的海面,康美鎮黨委書記曹威介紹道。作為太陽海纜碼頭的回旋海域,旗尾海域原先分布的養殖設施阻礙了航道。去年年底,康美鎮啟動清退工作,鎮村干部入戶摸排、細化具體遷移方案,合理規劃安置區。清退工作開展至今,實現養殖戶“微損失、零投訴”。
水凈魚肥人歡笑。縣領導干部表示,東山將持續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堅持久久為功,通過探索漁旅融合,助推產業轉型升級,做好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