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福利在线免费观看|成年人免费大片|欧美成人三级|精品日日夜夜|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无遮挡

唯塑傳播網

塑料產業服務平臺

海量資源
咨詢熱線
13302257631
精確配對
首頁 | 行業速遞 | 行業知識 | 行業特寫 | 機械設備 | 塑料制品 | 展會 | 原料 | 視頻
廣告

外貿未必寒冬,但國內企業現狀仍舊嚴峻!

2022-05-30  來源:唯塑傳播


 

 
       近日中國新聞周刊發布的一篇名為【訂單轉移東南亞,外貿寒冬來了?】的文章登上熱搜,文中重點說了國內一些以外貿為主的企業產品利潤降低,訂單減少的情況,該文發布后一時間引起眾多網民圍觀,在該篇文章的評論中,滿是大眾對國內制造業的擔憂。
 

 
       但其實外貿訂單向東南亞等國轉移的情況早已存在很長時間,而且不止外貿訂單,外企投資也早就開始向東南亞轉移。一直關注行業動態的我們早就對此做過報道。
 

 
       例如2010年,耐克就已進軍越南,使越南成為其全球最大的運動鞋生產基地;2013年三星開始在東南亞投廠,2018年關閉在深圳和天津的工廠,直至2019年關閉在惠州的最后一家電子工廠;2015年微軟將諾基亞工廠遷往越南等等。
 
       因此幾年前就已經有東南亞、墨西哥、印尼是否會取代中國成為“世界工廠”的新聞,只是可惜,東南亞國家不僅勞動力整體素質不如我國,基礎設施也不健全、產業鏈配套不完整,更有政府政策不穩定的問題。
 
       也許有人會說東南亞、墨西哥、印尼等國還有低成本的人口紅利,但據數據顯示,2020年越南最低工人工資已達1326元人民幣左右,印度尼西亞等地區的最低人工工資已到達1858元人民幣,而我國珠海、佛山、東莞等一些工廠的最低工資標準也只在2000左右,這說明東南亞地區和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差距并不是很大。同時,東南亞地區還經常會發生工人罷工的情況。正因東南亞、墨西哥、印尼等國的這些弊端,使其一直無法代替我國成為“世界工廠”。
 
       退一步說,就算現在東南亞等國工廠解決了員工、場地、政府政策、產品質量等問題,現在或者將來也無法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。

       原因很簡單,中國的實力不允許自己跌落神壇!
 
       要知道即便是工業革命比我國早幾十年的歐美等國,至今也未形成全產業鏈生產模式,而我國卻可以在短短幾十年內就發展起來,并取得如今的地位和成就,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,其原因可不單單是人口多這一點就能夠完全說明的。
 
       我國有成熟的供應鏈配套、完善的基礎設施、良好的重工業、輕工業體系,穩定的政局,強有力的國家宏觀調控,勤勞樸實的國民本質、悠久的文化底蘊等等,這些都是我國成為世界工廠不可缺少的條件。而這些條件,并不是其他國家能輕易達成的。  
 
       雖然國內人工成本增加后,趨利的資本選擇了成本相對低的東南亞代工,并在那里建立工廠,但從本質看,東南亞分走的更多是國內的一些低端外貿訂單,且以東南亞等國的消化能力,短時間是無力接手我國全部外貿訂單的,受體量限制,即便在未來,它們也恐難以吞下我國全部的外貿訂單。
 
 
       另一方面,從我們走訪企業的情況來看,也并不是所有做外貿的廠家都銷售下滑,像做中高端母嬰產品的企業,這兩年外貿訂單仍是持續走高的狀態,并沒有陷入外貿危機。
 
       且數據顯示,我國今年外貿交易額也在穩定增長,貨物進出口總額62044億元,同比增長13.3%。在1到4月份,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也達到4786.1億元,同比增長20.5%,同時更有消息稱,超過七成的德資、美資企業計劃增加在華的投資。
 
       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,國內外貿的訂單雖有一部分流向東南亞等國,但也還不至于讓我國外貿進入寒冬。而國內陷入外貿危機的廠家,更多的可能是以下幾類工廠:
 
       1、做低端產品的代工廠;

       2、產品單一可替代性強的工廠;

       3、密集勞動型的工廠;

       4、只做外貿訂單,且產品工藝簡單的工廠;
 
       以上幾類工廠在行業內的競爭力都很低,非常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,當大環境好的時候,可以拿到足夠的訂單,獲得利潤,但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,會很容易陷入危機。
 
       如今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,迎來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節點,未來我國工業將會從多低端密集型企業,少中高端智能企業的結構,轉型成少低端密集型企業,多中高端智能化企業的結構。
 
 
       對此,國家很早就鼓勵中小型企業,要向著小而精、小而專的方向發展,鼓勵大型企業要有自主研發能力,不斷做大做強。如今看來,現在的發展節奏,仍在國家把控之內,我們作為普通民眾,倒也不必為國家整體發展太過憂慮。
 
       不過工業升級后,工廠用工變少,無一技之長的普工會最先被智能機器替代掉。同樣的,因為工廠升級,不少沒有自主品牌,生產技術不高的代工廠也會被淘汰。在如今諸多行業市場環境低迷的境況下,很多企業為了保本,或是為轉型提升做準備,早已經開始淘汰一些競爭力弱的“選手”。甚至一些競爭力低的工廠也被迫出局。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,當下最重要的應該都是提高自身的競爭力。
 
       這不禁讓小編想起【訂單轉移東南亞,外貿寒冬來了?】這篇文章的一則評論。
 
       正如上述評論所言,一家做了二十年的工廠,到現在依然做代加工,在企業利潤充盈時不考慮未來長久發展,為企業升級轉型做鋪墊,如今再怎么哀嘆工廠利潤減少也已無濟于事。
 
       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,不管做企業還是做人,都不可能一帆風順,當然也不會一直坎坷低迷,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,盈虧總是交替,智慧的人知道在盈余時為將來做鋪墊,會考慮升級、轉型,或是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增益自身,好讓實力不斷壯大,有更強的承受力。而不會一味尋求賺快錢的方法,沉迷在舒適圈中自我滿足,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……
 

 
       雖然我國外貿不至于因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的競爭而進入寒冬,但工業升級,注定會有一批人失業,也會讓一些工廠倒閉,又因為疫情,整個市場環境很差,未來面臨嚴峻考驗的企業和個人會很多。在此也只能提醒大家早做打算,好在即將到來的風浪中,能多擁有一點應變能力!
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