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個500萬的塑料訂單,搞垮了10多家塑料廠!引以為戒!
2020-09-28 來源:今日塑價
一個500萬的訂單,采購商問了4家貿易公司,貿易公司問了8家塑料廠,塑料廠問了16家原材料商和16個加工廠。
如今生意不好做,這么多的競爭對手,緊張了,急眼了,砍價了!
如今生意不好做,這么多的競爭對手,緊張了,急眼了,砍價了!

于是,沒有最低價,只有更低價。不死心、不放心,再找幾家議價、砍價。
最后,訂單接了,價格低了,利潤消失了,質量打折扣了,產品質檢不合格,貨款不給了,害的塑料廠倒閉了!
最后,訂單接了,價格低了,利潤消失了,質量打折扣了,產品質檢不合格,貨款不給了,害的塑料廠倒閉了!

做生意,適當的比較是可以的,但不能為了接單,失去了價格、品質、服務、利潤。無論是什么行業,沒有利潤談何生存,沒有質量如何強大。
2020年做塑料生意,守不住利潤,死路一條,守不住價格,死路一條,低價價格戰,更是死路一條。
原因只有一個:各行各業經營成本暴漲。
一、近兩年,環保整治導致各種原材料價格暴漲好幾輪,加工廠原料成本上漲,利潤薄如刀片。2019年起,第二輪中央環保大督查將再次啟動,全國嚴查4年!情況更加嚴峻!
二、國家稅務“營改增”,原來合理避稅已非法,正規企業不得不將稅收加入成本,營業稅3%上調至17%!
三、所有物價上漲,人工成本必將上調,否則工費不夠生活費,上漲幅度10%左右!
這種大環境下,如果產品守不住價格,同行還搞惡性價格戰,那就是自尋死路!你以為自己咬牙不要利潤,把客戶搶過來,就能打垮對方?

惡性競爭無處不在,保持品質才是王道
對于廠家,薄利多銷是一種商業手段,但在塑料行業卻演變成了價格戰的惡性競爭。
不良競爭必然導致惡性后果:
餓死同行
比如在同一個地區,有20幾家同類型的塑料企業,而同一個地區里有20幾家需要塑料的采購商,如果有一家塑料企業用最低價搞定了15家制品企業的采購商,那剩下的19家塑料企業就只有5個機會了,接不到訂單的就直接餓死。長此以往,市場就被擾亂。
累死自己
而這家用最低價格接到單的塑料企業,當然高興了,熱火朝天日夜不停地趕著工期,忙著訂單,安排發貨。
在這看似繁榮的背后,這樣的塑料企業的日子真的好過嗎?到年底一算賬,除去工人工資,房租費,水電費,物流費,電話費,各類罰款等等,辛辛苦苦干一年,到頭來就剩下三瓜兩棗,還不如給別人打工賺的多,何苦呢?
有一句行話叫“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”,近段時期,越來越多的塑料企業負責人抱怨,低價競爭已經擾亂了正常的行業秩序。“不管什么樣的產品,總有更低價格的產品出現。不管下游的用戶給出的價格有多低,總有人會接單。從生產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價格根本無法保證利潤率,如果他們能做,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藝上偷工減料了。”長此以往,塑料行業的健康發展勢必受到威脅。
坑死貨主
買家以為占了個大便宜,殊不知最該哭的是自己。經常聽到各種客戶抱怨問題,殊不知原材料成本上漲嚴重,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,這么低的價格能買來什么樣的高質量塑料呢?貪圖便宜最終損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。
而損害了客戶的利益,敗壞了行業口碑,引起了大眾對行業產品的質疑,最終自食惡果的只能是自己!
“搶別人的單,斷自己的路!”
以低價接單的塑料企業只看重眼前利益,看似迫不得已的個體選擇卻在危害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。這樣的經營模式持續不了多久,到頭來會發現這是條死胡同,所以請那些企圖以低價搞垮對手的塑料人,三思而后行!